規定的”樂捐”,你捐得有多快樂?

記得小時候學校常有樂捐,名目通常是”冬令救濟”
好像規定每個人都要捐,但多寡不限,捐得多的人都會拿到嘉獎什麼的….
紐西蘭的學校也有類似的樂捐
但他們會再多一個東西來鼓勵捐款的孩子:創意
“睡衣日”就是一例:

dsun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1) 人氣()

蘇家大事紀上是這麼記載的。

1998/7/29:以誠(四歲)第一次上電影院,和爸爸去看”花木蘭”
以誠第一次努力的吃掉半個起司漢堡換來的獎賞

2004/4/10:以琳第一次上電影院,和爸爸、哥哥去看”Scooby-Doo 2”

2004/7/17:第一次全家一起上電影院,看的是蝙蝠俠第二集

dsun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4) 人氣()



不知道現在台灣的學校有沒有募款活動? 這裡的學校很流行這個的,
常見的是孩子挨家挨戶賣巧克力,餅乾之類的
小孩很喜歡這種,有一種為學校貢獻的使命感
還有一種募款方式,也很特別:考試
學校規定了科目,最常見的是數學,英文拼字。
學生負責找贊助者,和對方達成契約。像是,我每答對一題,你就捐幾毛錢

dsun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

搬進來快兩年了,一直忙著車道、花園、圍牆、擋土牆的事,
自然的把信箱的事挪後,反正我們的臨時油漆桶信箱堅固好用的很。
不過也實在拖太久了,幾個月前就下定決心要來給它做完。

光是選擇適合兩位家長口味的信箱就花了兩三個月,沒辦划,
那兩的小孩不喜歡被拖出去,法律又不准留小孩自己在家,時段難找啊。
而我們又是超挑剔的,信箱的條件是
一要夠寬夠長,至少A4大小雜誌要輕鬆吃下去,

dsun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



青春期。
心理學家: “由於體內荷爾蒙的改變,可以把他們發射到外太空去。然後,所有的衛星通訊中止,他們只會用咕噥聲對父母說話。我對這些父母的忠告是,幫助孩子走過這段青春歲月,別干涉太多,盡量別和他們爭吵。當孩子到了二十歲左右,你會開始從外太空接收到”他們還活著”的訊息。大部分的孩子就會重回地球表面。”

當我正為青春期未雨綢繆,認真的恭讀這段文字時,Dennis突然丟了一個炸彈給我
:”下一個假日,我要和女兒約會,你和兒子自己看著辦…..”
啊~~我能怎麼辦?

dsun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

你常寫信、寄信嗎?還是你都用伊魅兒(Email)?

伊魅兒號稱是網際網路的第一號殺手級應用程式,意思就是大家都經常使用,
以致於帶動整個網際網路的流行。
這種殺手級應用的例子在我們日常生活極多,
比方說講電話帶動電子交換機、無線電話的發展普及,
雖然無線電話可以拿來玩遊戲、聽MP3,但一般人買它主要還是為了要講話用。

dsun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9) 人氣()


哥哥的小提琴” 以琳三歲的快樂畫作(局部)


老師與家長一對一面談的日子到了
這日子是紐西蘭各學校的大事之一
老師們要在這個時候給每位家長一份孩子上半年的學習成果報告書
還要一一講解對貴子弟的未來學習目標計畫

dsun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4) 人氣()



整理相片時看到這幅塗鴉,是以誠4歲時畫的
不知什麼時候Dennis把它拿去護貝了,他真是寶貝這幅畫

每次看到那幅畫,我先生都滿自責的
因為這裡有個短短但忘也忘不了的故事
我摘錄一段他在家庭日記所寫的

dsun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5) 人氣()

以琳對母親節的到來一直很興奮,早在月曆五月十四日的地方寫著
"She is the boss",她是老闆(或翻譯成主人、頭子),
意思就是這一天媽媽熊大。

她自己動手做的禮物也早就準備好了,給我看過後藏起來,
星期六就急的想拿出來秀給媽媽看,但是媽媽緊閉眼睛"拒收",
堅持等到隔天母親節再看,以琳只好乖乖地先收起來。

dsun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專心堆著雪人的Elim,完全沒發覺到下雪了


下雪了!下雪了!
母親節那天,吃飯時與朋友討論著滑雪的事
沒想到當晚,今年的第一場雪,就提早來報到了

dsun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