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1070231.JPG 

Le Retour..

Le Retour 這是法文,直翻英文很簡單,就是The Return

翻成中文就有點難,字典說"回歸",但是我老連想到"回歸祖國"什麼的

說"回來"大概英文考試可以勉強拿個0.5分,說"回家"似乎又把這首曲子給下了個定義似的

當初以誠決定用法文定標題的原因,就只是: 念起來很cool

呵呵,那我們還是尊重原創,說"Le Retour"

 

Le Retour 雖然是放在這張專輯的第一首,但實際上它是最後完成的

打從以誠決定要送我們每人一首鋼琴曲那天起,他整個人幾乎生活在鋼琴上了

他不停的彈著,聽著,想著

在創作的過程中,又生出了一些"以後可能會用到"的靈感

 

那幾天,我跟以琳時不時的就走過去鋼琴旁,問: 這是給我的嗎?

以誠總是笑笑的一邊彈一邊答: 可能喔~

丹尼蘇雖不問,但是他說過了好幾次的: 好幸福喔,我好像天天生活在鋼琴咖啡廳的樣子

爺爺則是這樣跟我說: 喔,以誠他彈起鋼琴的樣子很溫柔,手也很柔軟的。音樂聽起來也好像搖籃曲那樣。

 

我們大家都很喜歡

但以誠只是用微笑回答,讓音樂慢慢地帶著他把曲子譜成。

 

以誠曾經跟我討論一個話題: 藝術的定義

記得當時我的看法是: "communication", 也就是創作者透過作品傳達他的想法。舉凡戲劇,建築,電影,文學,音樂,繪畫,.......這些都是。而每個人接受的感受不同,當觀賞的人心中也有所感動,縱使並非原創者的想法,但在那同時觀賞者也成了創作者。

我舉了"四分33秒"的例子,以誠聽了點頭同意我的看法。

注:四分33秒是前衛古典音樂大師John Cage 在1952年為一首鋼琴(<--其實是三個樂章的管弦樂,愛麗蘇訂正)而寫的完全無聲的作品,音樂家坐在鋼琴(<--是管弦樂,換以誠訂正)前面4分33秒,沒有發出任何聲音,什麼都聽不見,但腦海中又好像有很多聲響。「樂 曲」讓聽眾在4分33秒的空間內,感受自己身邊的所有聲響,一首完全由聽眾自己主導的樂曲,由聽眾自己為自己詮釋這段完全留白的音樂。~節錄"Make noise": 4分33秒的無聲音樂

 

也就是這樣的原因,昨天我沒有馬上把以誠以及我自己對這首曲子的看法說出來,實在是也想讓各位有機會"創作"

 

好了,現在我來宣布以誠的"答案",你們願意的話也一邊配音樂聽吧~

丹尼蘇問: 這是給我的,這是爸爸給你的感覺嗎? 為什麼"The Return"?

誠答: 我只有想到要作一首歌給你這樣。"The Return",很簡單,也就是"搭巴士"

哈哈哈,以琳聽到哥哥的答案,笑了。是啊,爸爸天天下班回家都是搭巴士的。

我接著以誠以琳的話,開始隨著音樂"看":

 

一天的班上下來,疲憊

 

搭公車,與許多老的少的陌生人一同排隊,望著同樣的方向

 

車來了,上車,讓車帶著疲憊的軀體,回家

 

望著窗外快速向後飛去的景色

想到 回家

 

有個可回的家,一個你愛的家

一個可以退去疲憊的家,一個可以放鬆的家

一個可以再出發的家.......

........

........

 

丹尼蘇突然打斷我的話:

你怎麼這麼會想? 以誠你先跟媽媽說了嗎?

 

我答: 就一個畫面嘛~~

 

以誠聳聳肩,笑:可以拿來當配樂的樣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sun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